Board logo

标题: 北欧癌症患者百岁老人发明家:“生命是一个探索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nasis    时间: 2013-10-2 11:59     标题: 北欧癌症患者百岁老人发明家:“生命是一个探索过程”

本帖最后由 nasis 于 2013-10-2 23:52 编辑

23.jpg
芬兰一位百岁老人埃梅利·韦于吕宁因发明马铃薯种植机荣获芬兰发明家联盟颁发的发明家金质奖章。他也成为这个“千湖之国”最年长的发明家。

韦于吕宁还为芬兰培养出一名外交家。他的次子帕沃·韦于吕宁是芬兰现任外贸与发展部长,也曾做过外交部长。帕沃·韦于吕宁最近撰写了一部传记,记录了父亲的经历以及长寿秘诀。

 “生命是一个探索过程”

韦于吕宁的发明成就绝非一日之功。他非常勤于思索,善于钻研,一生都充满着旺盛的求知欲。他曾说:“生命是一个探索过程,我从小就不断寻找将事情做到更好的方法。”在从事农业工作的数十年中,他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从作物育种及种植技术改进到农业机械和设备的发明和革新,他作过无数次尝试。

上世纪60年代,韦于吕宁发明了一种替代玻璃大棚。这种适合于芬兰北部蔬菜种植的保暖覆盖装置,以透明塑料膜代替玻璃,既节省费用又不易破损,而且容易安装和拆卸。农民使用他发明的保暖覆盖装置,可在芬兰北部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种植马铃薯、甘蓝、胡萝卜、洋葱,甚至菠菜和生菜等。

70年代,韦于吕宁发明了一种适用于小面积农田的田间堆垄机。有些蔬菜的秧苗适合生长在田间堆起的垄上,而堆垄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体力劳动。堆垄机的发明,不仅减轻了体力劳动,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80年代,他又先后发明了胡萝卜种植机和马铃薯种植机。他发明的胡萝卜种植机可同时种植8行胡萝卜。他发明的马铃薯种植机可减少马铃薯在机器中的滚动,保护马铃薯芽在操作过程中不受损害。

韦于吕宁在80年代发明的马铃薯种植机,是最近获奖的马铃薯种植机的雏形。最初的马铃薯种植机连续使用15年,但它存在着需要较多人力等缺陷。韦于吕宁一直在摸索改进方法。

新型马铃薯种植机的发明始于本世纪初,而当时韦于吕宁已年过九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新型马铃薯种植机终于在2008年诞生。新型马铃薯种植机除保留了老式种植机保护马铃薯芽在种植中不受损害的功能外,又增加了可调节间距和行距、可同时施肥和浇水,以及铺设遮盖薄膜等多项功能。新型马铃薯种植机可以一机多用,极大地节省人力,提高种植速度。韦于吕宁为他发明的马铃薯种植机共申请了7项专利。今年年初,韦于吕宁获得芬兰发明家联盟提供的赞助资金。

百岁发明家有个部长儿子

韦于吕宁以年近百岁的高龄从事发明创造并获得成就,令人惊讶不已。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韦于吕宁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为芬兰培养出了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韦于吕宁次子帕沃·韦于吕宁是芬兰现任外贸与发展部长。早在1975年,年仅29岁的帕沃·韦于吕宁就担任芬兰教育部长,1977年又任外交部长,1995年至2007年间任欧洲议会议员。

为庆贺父亲的百岁寿诞,帕沃·韦于吕宁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父亲撰写了一部传记,名为《埃梅利·韦于吕宁的一个世纪》,这部书于2009年出版。书中介绍了韦于吕宁百年来的生活经历,同时反应了芬兰民族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与父亲之间亲密无间的父子亲情。

韦于吕宁1910年1月11日出生于芬兰北部的一个佃农家庭。1930年至1933年间,他就读于农业技术学校,学习农业土壤学。此后,韦于吕宁当过农业咨询师、菜农,还与妻子一同经营过园艺公司,一生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1939年,韦于吕宁结婚,育有两儿两女。妻子于1987年病逝后,他一直独居在与小女儿一家相邻的住宅里。

《埃梅利·韦于吕宁的一个世纪》一书中写道,韦于吕宁待人宽厚,性情温和,心胸开阔。无论是年轻时与妻子和儿女的小家庭,还是进入老年后子孙满堂的大家庭,都充满着温馨和亲情。由于他的宽厚和慈爱,韦于吕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亲密和睦。

韦于吕宁关注每个儿孙的成长,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童心,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子孙相处,亲密无间,甚至不让孙子和重孙称呼他“爷爷”或“太爷爷”,而是直呼其名或昵称。他目前共有8个重孙,经常与他们一起玩耍、游戏。

身体有恙也能长寿

韦于吕宁老人目前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而且经常自己下厨。他做的奶油三文鱼汤被家人誉为“世界上最美味的汤”,成为家宴的保留菜肴。不少人对他的长寿秘诀好奇。其实,与多数长寿老人一样,韦于吕宁的长寿秘诀无非是足够运动、规律起居和健康饮食。

韦于吕宁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身体一直健康。自19岁起,他就患有慢性心脏病并因此在1929年至1939年间免服兵役。此后,他又患过肺结核,甚至曾因保险公司的医生断言他只能活60岁而购买人寿保险遭拒。到了晚年,他又患上前列腺癌。不过,对于疾病,韦于吕宁一向保持乐观态度,配合治疗,积极应对。

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老年后,韦于吕宁开始重视自身健康,有意识地加强运动,保持健康饮食。滑雪和步行是他喜爱的运动方式。此外,韦于吕宁至今仍保持着边看电视边举小哑铃的习惯。韦于吕宁从年轻时起就一直从事农业工作,长期进行体力劳动。90岁时,他还会干一些较轻的农活。

饮食方面,韦于吕宁老人一贯粗茶淡饭。自上世纪20年代起就远离茶和咖啡,烟酒不沾。热水是他的主要“饮料”,偶尔喝些果汁。由于自家种植蔬菜,韦于吕宁家蔬菜的食用量一直较大,特别是胡萝卜和洋葱等在芬兰北部易于生长的蔬菜。春冬两季,韦于吕宁食用一些肉类,夏秋两季则以蔬菜为主,辅以原味酸奶。上世纪70年代,韦于吕宁的妻子患糖尿病,需节制饮食,他也跟着调整自己的饮食。1987年妻子去世后,他更注意自身保健,饮食中坚持低糖、低盐、低脂肪,甚至自己烤制无盐、无糖的黑面包。他很少吃红肉(猪、牛、羊),适当吃些鱼和鸡肉,只在血色素低时,每天增加两克左右肝酱。

帕沃·韦于吕宁在《埃梅利·韦于吕宁的一个世纪》一书中透露了父亲目前的食谱:早晚两餐都是燕麦片粥,加大量的浆果和一小茶匙糖;午餐是马铃薯、黑面包和各种蔬菜,以胡萝卜、番茄和甘蓝为主。韦于吕宁每天吃一顿马铃薯,每天喝脱脂牛奶和脱脂原味酸奶,每周吃两次鱼或鸡肉,夏天每天吃番茄,冬天每周吃两至三次自己冷冻的番茄。韦于吕宁自制力非常强,即便在圣诞节等重大节日,家人吃得再丰盛,他也只吃平常的饭食,决不贪嘴。

此外,韦于吕宁认为,长年从事发明工作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勤于用脑,使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芬兰发明家联盟负责人韦约·瓦卡奈宁说,韦于吕宁如此高龄仍能从事创造发明,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和赞赏。在芬兰,老年人患痴呆症的人数较多,因此韦于吕宁的事迹非常值得借鉴,他的创造力可以激励很多人。(新华)

近八成芬兰人愿意退休后继续工作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近八成芬兰人愿意在退休后继续工作。

芬兰媒体本月7日报道,据芬兰奥普泰阿姆劳动中介公司和埃泰拉养老金保险公司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虽然几乎都反对提高芬兰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但78%的受访者希望在退休后继续工作,理由是让自己有事可做且有人陪伴。获得更多收入也是一个重要动机。由于退休后可根据自己能力和意愿有弹性地安排工作,他们对短期临时工作和季节性工作最感兴趣。

而对雇主来说,退休人员不仅是高质量劳动力,而且可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芬兰企业联合会今年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芬兰中小企业中,有近五分之一已雇请退休人员,另有超过七成的企业表示愿意使用退休人员。

在芬兰,正常退休年龄为63岁。但随着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普遍到达退休年龄,芬兰近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远多于新增劳动力。金属、建筑以及服务等多个行业已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据2009年3月公布数据,芬兰全国532.6万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89.2万人,超过15岁及以下人口的总数。

图片附件: 23.jpg (2013-10-2 11:58, 120.16 KB) / 下载次数 60
http://list.yayabay.com/forum/attachment.php?aid=704679&k=c0cf1a696b55b12602635b70c8c95efa&t=1737660520&sid=hZXbua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list.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