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闻人生] 「把畸形当常态」 新加坡原来如此 [打印本页]

作者: 沁颍    时间: 2015-3-27 17:54     标题: 「把畸形当常态」 新加坡原来如此

2015-03-27 04:34:16 联合报 记者陈宛茜/台北报导

zc.jpg
「新加坡,原来如此!一个成长在李光耀时代的公民真心告白」作者李慧敏。 记者林俊良/摄影


台北市长柯文哲当选后发下豪语,要让台北八年超越新加坡。新加坡人李慧敏听了反问:「你们真的要吗?」她指出,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高经济成长是「媒体与人民全面配合、放弃言论自由」换来,「要就要全套,不能只想要效率政府。」

李慧敏生于一九七三年,现为新加坡时事评论员。昨天她来台发表新书「新加坡,原来如此!」。该书二月分于台北国际书展展出时,吸引柯文哲好奇翻阅,让联经出版社火速签下版权。

李慧敏观察,新加坡模式中双语教育、分流教育,潜藏各种副作用。李慧敏指出,双语教育打压方言,让新加坡成为没有记忆的地方。提倡菁英主义的分流教育更让新加坡成为「只适合菁英、有钱人和乖乖听话的人」的地方。

「新加坡模式」有一套特殊的奖学金举才制度。成绩优秀的「天才」透过分流教育集中栽培,经历一轮轮淘汰后,「天才中的天才」拿到奖学金赴海外名校深造,返国后依契约进入政府服务。

这套制度看似是政府防止人才外流的高招,却造成新加坡社会浓厚的阶级意识,菁英组成的政府,决策经常与民意脱节。

考试至上的新加坡,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新加坡罕见学生运动,仅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数年前发起「别害怕单独用餐」运动,因为很多大学生害怕单独用餐,认为没人陪伴「可怜」。这场「学运」让李慧敏觉得「可笑又可悲」,大学生竟然不敢一个人吃饭?她大叹「新加坡习惯把畸形当常态」。

廿一世纪进入文创时代,讲效率不讲创意的新加坡面临挑战。李慧敏表示,新加坡政府也想转弯,不再强调菁英主义。但奉行多年的「新加坡模式」让人民习惯依赖政府,民间力量无法涌现,也无力推动政府破釜沉舟改革。

图片附件: zc.jpg (2015-3-27 17:54, 42.75 KB) / 下载次数 60
http://list.yayabay.com/forum/attachment.php?aid=779477&k=bd8d7ce000c71a22a67430522419df50&t=1736534762&sid=sXz0Gv


作者: duanling    时间: 2015-3-28 01:24

近段时间热炒“新中对比”吧?比这比那的,结果还是围城。都是出现——体制外的觉得“哗!这也好那也好~”体制内的就“这也瞎那也盲”,其实家家念好自家经就好了,哪里有那么多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或者说“模式”?
作者: 空山居士    时间: 2015-3-28 01:51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 nmaverick    时间: 2015-3-28 02:07

让我想起很多穿越民国的小说。

这些人回去之后,为了应对二战,应对日本侵略,无一不采取了军管。然后大部分读者都是认可的。
但是这些作者在现实社会中可能会喷政府喷的最厉害。

这种情况和新加坡其实一样。
一个在大国环绕中的小国,一个没有资源,没有国土纵深,没有一技之长的国家,要崛起,什么制度最快?就是万众一心,抹杀掉各种自由和不同,作为一部高效的机器,活下去。

别看现在很多中国人说新加坡好,真的实行了新加坡的各种制度,肯定还是骂娘。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如果,只有现在。
作者: changrijn    时间: 2015-3-28 05:08

當你習慣了自由就很難接受新加坡式管理,加上網路這一層保護色,反抗只有更激烈
作者: provel    时间: 2015-3-28 08:47

事实胜于雄辩!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体制,
新加坡经济繁荣 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觉得很好
作者: 皮卡丘    时间: 2015-3-28 11:17

所以我讨厌李家坡,这个地方真是呆2天就想离开。
作者: 沁颍    时间: 2015-3-28 11:53

ZT

七、“剪不断,理还乱”:矛盾的新加坡(人)
不妨以下面三句话来描绘新加坡(华人)。第一话是,新加坡人讲法与守法,守规距,讲等级与敬重权威,“  顺民”意识强。第二句话是,“  精英政治”与“  重商主义”是新加坡社会主要的价值取向。第三句话是,当下新加坡华人之心理具有相当的矛盾性。这又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新加坡人自豪(这是对其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来说的,也有理由自豪)  与自傲还有些自大(对周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来说的),另一方面又对前途有些焦虑、自信心不足(对经济全球化,周边国家、地区尤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向往之而对自家的境遇缺乏自信,如当我说我是来自中国浙江省时,就曾经多次听新加坡人说你们中国人有钱了、发财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方面津津乐道于其所能享受到的丰裕的物质生活  (相对于周边的国家来说)  ,另一方面又因被他人称之为“  文化沙漠”,加上丰裕生活背后的是工作艰辛,而苦恼不已。尤其对年轻的新加坡华人来说,一方面想“  脱亚入欧”,努力表现出自己与亚洲其他国民不同,是亚洲的另类  (我至今不能很好地理解为何不少年轻的新加坡华人不愿我们这些中国人称他们为新加坡华人,说他们自己为新加坡人。没有错,是新加坡人,但当一个来自同根同源的中国人问他们来否是华人时,为什么要申明是新加坡人,我们因是文化上的同根才问是否华人的呀!),另一方面现经济发展上的大势与心理的需求又将他们与中国社会越来越紧地捆在一起。尽管他们尽力表现出没有他们父辈那样多或沉重(?)的中国情结,但现实与心理总让他们脱不开中国文化之根。正所谓“  剪不断,理还乱”。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list.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