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电影】《太阳总在左边》一部有关朝圣与救赎的藏族电影 [打印本页]

作者: 拉面乌冬    时间: 2016-11-4 14:07     标题: 【电影】《太阳总在左边》一部有关朝圣与救赎的藏族电影

[youtube]HtQcHmdY1rQ[/youtube]

【电影简介】主人公尼玛将亲身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酿成惨剧的地方。影片试图通过主人公特定的经历和心灵体验,探寻和追问生活迷茫和内心失落背后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识,引领观 众与主人公一道找回生命中的阳光。据导演松太加介绍,《太阳总在左边》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影片将讲述和解构一个完全属于藏民族文化心态的精神故事,并通过 展示戈壁沙漠独特的自然美景,全方位烘托藏地高天厚土之间撞击灵魂深处的心路历程,表达藏人坦然面对悲欢离合和死亡本性的处世态度。
据了解,该片主创人员全部由藏族电影人组成,他们分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美术、录音等专业,通晓藏汉双文双语。担纲该片编剧兼导演的松太加系青海同 德县人,先后就读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为专业电影摄影师、美术师,曾参与多部电影、纪录片的摄影和美术创作。先后毕业于北京电影 学院录音系、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的藏族音乐人德格才让担当该片的录音工作,目前就读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的普华杰布担任该片的美术工 作。该片还特别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影视数字电影摄影方向硕士研究生、曾参与《华容道》等多部影片摄影创作的青年摄影师王猛担任摄影工作。有关专业人 士认为,凭借他们的专业素养及对本民族文化生活的热爱和了解,他们将打造出真正意义上无以伦比的藏族电影。

【精彩影评】

哲学总是忧伤的 by 林蜜雪

第一次被一部电影震撼是很小的时候,午夜,睡不着,看电视,电影频道上的黑白电影,名字完全不记得了,印象中我是睡了又醒了,然后看到女主角穿着大花宽松的大裙子缓缓走上楼梯,像中午才睡醒的女人,惺忪颓废,有一张我不喜欢的短的方的脸,也许很像奥黛丽赫本,然后是长发,瀑布般浓密的长发,站在楼梯上和下面的男人说话,那个留着中长发的气质沉静忧伤的男人,然后看见玻璃窗外花园里年轻的男人,于是转身慌张上楼了,那个叫做哥哥的男人静静看着她离去,身后出现了一个肥胖的醉醺醺的中年妇女,冷嘲热讽,她是他们的母亲。
然后换镜头,在集中营,三个人,女孩,两个男孩,一个男孩拉开弓箭对着另外一个男孩,眼神里是深深的厌恶和恨。
然后是长大后的女孩,要出嫁了,前夜,镜子前,那个叫做哥哥的男人站在她的身后,帮她戴上珍珠链,未婚夫敲门,哥哥打开门,说,我们的风俗是结婚前夜是不能见面的,不等门外那个纤弱的男人反应,便把门重重关上了。
哥哥对妹妹说:“我们走吧,离得远远的,去欧洲,我都计划好了。”
那个颓废的不纯洁的女主角眼中却是害怕和忧伤。门外,又是母亲的咒骂声,用“婊子”称呼那个叫做女儿的女人。
哥哥离开了,时间,流逝的时间充斥着赌博,妓女,酒,拥挤的人群,桥,漫无边际的黑夜,年轻的未婚夫死亡了,警察通告,调查,母亲站在哥哥身后,说,我知道凶手就在这栋房子里。可是证据呢?
无边无际的孤独。
女孩终于出逃了,带着她的箱子和帽子,大衣,走进一趟火车,用警醒的脆弱的眼神打量着过往的男人和女人。
还是黑夜,无边无际的孤独,然后女人脸上少了颓废,驿站,女人终于走下火车,酒馆,一样拥挤和香烟,笑声,露乳的女人,骰子,桥牌,女人说,我要一杯茶。给钱。我没有钱。
然后是淹没的拥挤,嬉笑怒骂,调情。
倒数第二个镜头是女人在电话亭里拨通了哥哥的电话,那个因为她的失踪而杀死母亲的年轻男人听到她的声音如得到全世界至宝一般松了一口气,紧张问你在哪里。
女人说我没有钱,我在车站。男人说我马上来。
男人来了,二楼,打破了玻璃,把那些调戏女人的醉汉杀死了,然后是亲吻,铁轨车轮的声音,这是无望的轮回。
看完后我失眠了,为剧中的女人深深地悲伤,在她登上火车的时候,我以为新生活会对她展开,最后她说我没有钱,于是回到他身边。

第二部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第三部是《疯女胡安娜》
第四部是《钢琴别恋》中随着钢琴坠入深海的女人,巨大的裙子撑开,深海,一望无际的宁静,如果我是她,将不会挣脱缰绳。

然后便是长时间的断层,再无法被任何电影打动。
直到2007年金基德的《时间》,那是我概念中定义的商业电影。
然后是2009年金基德的《悲梦》,欣赏和理解其中虚实的比如男人的梦由女人实现,比如男人通过梦境接近离去的爱人,女人不愿记起旧爱却因为男人的梦和他频频接触甚至肉体接触,伤害的真谛因为你理解。此外是因为小田切让,是我认为的完美的男人。
2009年《生人勿近》,多年未有的惊艳之作,冷掉,北国冰封的沉静,所有饱满的情感由细腻的低层次肢体泄露。喜欢爱丽丝在窗外看着老男人死去的眼神,还有结尾,非常理想化,小男孩奥斯卡带着箱子出行了,轻轻敲三次,表示我爱你。爱丽丝气质相当高贵。

然后就是独立电影《太阳总在左边》,2011年6月11日观看。

忧伤的哲学

影片的音乐非常少,而且在我听来是一段,重复的一段,每次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深深的忧伤。

枯草啊,淡蓝色的天空,直线的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

在我的概念中,最伟大和高贵的东西,叫做哲学。因为我们,也许用我更加精确,凡夫俗子,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久而久之,唯一能够化解的便是仰望哲学,那种清冷的,沉稳的,如宇宙,时间,无情无欲的冷静的理智的,是我向往的世界。

《太阳总在左边》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哲学电影。当然我看电影其实非常自我,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故事本身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我的感受。因此所有东西都是被二次创造过的,只代表个人意见。我看到的是冷静啊忧伤啊如天上的星星啊月亮啊,就算在男人对女人说,我家里在筹备我们的婚礼的时候,音乐也是如此忧伤,命运之轮不断转动着,那些人啊,那些生命总将一些微小的东西,既定的伦理,人尽皆服的道理质疑化,那些自我的生命啊,那些坚定的眼神,那些雷打不动的信念和信仰啊。青春啊路途啊。

旅途之中,有一个年长的同性不断从车上下来,作陪,已经是理想化的生活。
男人最后微笑的时候,是顿悟。人生有时候绕一个大圈,最后貌似还是回到原点,那个原点,是社会和时间沉淀下来的真理,告知给所有平庸的遵循着的生命,因此他们的生活貌似少了去多苦头和弯路,然而那些有勇气怀疑真理的,那些固执的,信念不容动摇的生命啊,是否所有经历都是一种过程,正如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每个人的结都要自己解。

老人最后终于走了,也许是失望。他认为他再也无法领悟?他其实想去帮他捡起被风吹跑的帽子,这个沉默的古怪的迟钝的男人啊,感激啊爱啊是从行动发出的,然而人生总有遗憾,谢谢也来不及说去。
只能最后把帽子留在路旁。

顿悟了回归了的人便懂得放下,舍。

固执的生命坚守着某种信念的,端着满满地忧伤和悲哀。

太阳总从西边升起,灼伤的总是左边的脸,勇敢的生命尝试挑战啊抵御啊那些亘古转动的宇宙之轮,信念是好的,但是作为同辈,因为理解所以懂得,所以变着法子地鼓励安慰劝慰,总之希望你过得开心,最好不必为此困扰。

不知者总是最幸福的。

悲伤在时间和小孩面前,是无力的?
生命中总需要一些说服力,小孩非常好,初生的新生的充满未来无限可能性的单纯的好奇的不自知的,但是为何你的眼中有隐约溢出的泪水?

创作者啊创作者,是否你的内心依然是深深的无望和忧伤,你那么努力救赎,是否因为世事世人本就无法救赎。

说到底是阿Q的温柔的自我打气的给自己和所有被困扰着的人群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只有那么柔弱的生命和眼睛,不自知的来自宇宙的单纯的生命,才能看穿生命的本质,并为世人悲悯?

不可继续探讨。

声音

我喜欢呼呼的风声,水流在壶里的声音,水溢出的声音,鞋子踩在沙砾上的声音,非常动听,非常非常。

看电影的时候我想也许我要专门刻一张类似的盘,不断重复播放。

内心平静。

芳香的肮脏

去看电影前,受邀去和一个朋友吃饭,车转过一条小道又一条,沿途可以看到树,地上是沙砾,有别于城市水泥路面的,有红色的整理的房子,有墙,有古旧的气息。突然内心被深深打动,那种古旧的东西,我想起窄小的游泳池,木门,斑驳的干净的那些具体说不出的。

我非常害怕肮脏,我喜欢香气,洗手间必须一尘不染,每一个角落,是五星级酒店刚打扫完地标准,否则便是无尽的忧伤。

然而有些东西,是泛着香气的肮脏,足以让我迷恋的,比如上面所提的游泳池,木门,有风的阳台,死去的鲜花,小时候画的画,爸爸送的钢笔等等等等。

比如电影中老人捡来取暖的掉在地上发出石头一般声音的牛粪,皱巴巴的用来煮酥油茶的锅,真美。

审美情趣真到位。

片中男主角和喇嘛模样的老人有种我看过的所有近现代中国电影人物都没有的高贵气质,木讷迟钝乏味肮脏皱巴巴,异常高贵。

但我不会爱。

结论是,我对我的言论负责,截止2011年6月11日,《太阳总在左边》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



林蜜雪 2011.6.12 凌晨于北京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list.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