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驻外大使:“安全”又“高危”的职业 [打印本页]

作者: 在海一方    时间: 2016-12-21 22:32     标题: 驻外大使:“安全”又“高危”的职业

平地一声惊雷。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Andrei Karlov)19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中枪身亡。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予以证实,并称该事件是恐怖分子所为。

在人们的印象中,外交官是一个既受人尊敬又颇为神秘的职业。“大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萨所著的《高卢战记》中。最早的常驻大使出现在14世纪的欧洲,1341年,意大利的曼图亚城邦向巴伐利亚王国宫廷派遣大使,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大使的起源。

在现代外交概念中,大使是一国元首向驻在国元首派遣的等级最高的外交代表,在驻在国有代表本国国家元首和政府向驻在国表达意见或者同驻在国达成协议的全权,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一国的大使的确在驻在国享有超越“常人”的自由,中国自古亦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以乘坐飞机过安检为例,外交官携带物品可不受他国海关检查。其他相关权利还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自由通讯,免纳关税和其他直接捐税以及悬挂国旗、国徽等。

联合国发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对此事件表态称:“我们谴责对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的枪击。没有任何理由能够为袭击外交官或大使辩护。”由此可见一国大使理所当然应享有的尊重与保护。

事件发生后,外界对于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刺原因揣测颇多,事实上,土耳其国内近来爆发了连续多日的示威游行,抗议俄罗斯对叙利亚采取行动。据称,枪手射击时高喊“真主至大”(Allahu Akbar)和“为叙利亚报仇”。因此有理由相信,俄驻土耳其大使的突然死亡与幕后黑手不满俄罗斯的叙利亚政策有密切关系。而纵观历史上各国驻外大使遇袭的前例不难发现,插手干预所在国或所在地区自身事务通常是引发祸端的最根本原因,无论是有预谋的官方行动还是私自行事的民族主义分子,其背后最深层的原因不外乎于此。

因此毫不意外地,较为积极地干预地区事务的大国便更多地遭遇了这一挑战,美国历史上就有多位驻外大使遇袭身亡。第一起针对美国大使的恐怖袭击发生在1968年8月28日,时任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约翰·戈登·米恩步行上班,在改革大道遭遇危地马拉起义军袭击当场身亡。
随后的70年代中后期,相继还有美驻苏丹大使、驻塞浦路斯大使、驻黎巴嫩大使和驻阿富汗大使遇难身亡。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整体安全环境的改善,类似事件发生的频率得以降低。最新的美外交人员遇袭则要追溯至2012年,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到激进伊斯兰恐怖主义武装分子袭击,并造成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约翰·史蒂文斯及美国外交事务情报管理官尚恩·史密斯(Sean Smith)等人身亡。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社会活动中去,中国驻外使馆也面临着一系列相同的安全挑战。2009年7月6日,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遭遇150多名“东伊运”分子的抗议示威,使馆窗户玻璃被砸碎。2016年8月30日,一辆携带炸弹的汽车冲进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并在馆区内发生爆炸,造成至少一死三伤。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吉尔吉斯斯坦安全官员称此次爆炸为恐怖袭击。

可以说,驻外使馆是否安全虽然一方面取决于安保设施是否完善,但更主要的是该国是否深度卷入到地区政治斗争当中,如果某一大国在所在国的活动使其使领馆成为民众或者政府攻击的目标,那么外交官则首当其冲成为潜在的打击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外交官的确亦是一份高危职业。但古语有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便是将个人荣辱与安危放在了国家利益之后,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总有一点精神值得感动。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list.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