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jieya 于 2022-12-26 03:49 编辑

看来楼上的是不生活在北京。北京放开后的具体情况是测核酸的人确实一天比一天少,而且核酸结果不能及时出,因为北京政策规定一旦测到阳性结果,检测的机器得停止4小时做全面消杀。放开后,核酸混管阳性的越来越多,结果往往2-3天甚至4天以上才能出,再加上进出各种公众场所不要求核酸结果了,所以大家都不做核酸了,这样的话,是拿不到感染的具体人数的。
但没放开前,清零政策确实在起作用,起码大家上班上学时没那么提心吊胆。而且传染的速度在那时确实低很多,除了朝阳外,其他区感觉都还好。放开后,第1-2周就立刻进入高峰了,除了主动居家的,我周边的人基本全羊了。一对比,清零政策老实说是有效的,保护了大多数人。
再补充一点,放开前,社会上的吹风是新冠就是大号感冒,抗一抗就很快过去了,所以很多人都要求直接开放,完全低估了这病的危害(我和我周边的人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当大家都亲身经历了新冠后,切身体会到这病比大号感冒要厉害多了,除了发烧,后面长达一两周的咳嗽都磨得人头疼。特别的老年人更是一张病床难求。很多人都后悔前段时间要求放开了。。。
我就胖了就爱吃肉怎么了, 作为人类花了几千万年爬上食物链的顶端不是为了吃蔬菜的
回复 7# 2008chang


   最新的数据确实没人信,原因很清楚,没有大规模的核酸后,统计数据确实很难得到,官方后期的数据基本就是按多少人核酸,核酸结果有多少阳性得到的简单统计。至于剩余没有核酸的,阳了的都不在统计中,死亡数据也不值得信任。
我只是从确实感受告诉你,清零政策对经济来说是不可长久的,但它存在时,保护了大多数人。全面放开前,石家庄和保定其实已经做了试点,但这两个城市体量还是太小,zf对于超过1000w人以上的大城市忽然放开还是估计不足,所以前期北京出现一药难求,我看到的是每家药店前基本都大排长龙,大家日常交流的都是要屯什么药,那儿能有卖的,各家医院都医疗资源紧张。这种忽然全面放开的政策是引起来大麻烦,应当制定更加谨慎的放开政策。
好消息是从上周末,北京这种情况已经大为好转,商场里的人流确实多了。
回复 9# 2008chang

那我不太明白,你批评zf的点在哪儿?只是统计数据不可靠,不透明?我个人认为清零政策前北京的数据是基本可靠的,朝阳区在11月底也确实出现人传人现象,但传染速度还是让人感觉安全的,起码我朝阳的同事还是天天上班,不太担心感染问题。开放后由于没有大规模核酸了,所有的数据都不值得信任了,安全感也没了,我朝阳同事也开始主动居家了。
我对于忽然全面开放政策不太满意的点在于zf的准备预案不够充分,前期抗原、退烧药、感冒药、咳嗽药、消毒液、n95口罩这些都得靠大家自己抢,忽然一夜就放开,很多人都没有准备药,医院的准备也不够,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也没有规范的措施。
开放是一定要开放的,不然整个经济都会被拖垮了。虽然不管怎么开放,有限的医疗资源肯定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挤兑现象。但zf可以更谨慎,至少准备足够的药,并对病情的各种症状进行充分的宣传,而不是让大家以为北京会和广州一样,至少有一半感染者可以无症状渡过,北京的真实情况是基本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且90%的感染者都会出现1-3天发烧现象,大家的心理准备不足,恐慌感加重,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更严重。
回复 11# 2008chang

我不认为开放前的北京有很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毕竟集全市乃至全国的医疗资源应对有限的感染者,还用方舱将轻重症分开治疗,重症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本就不多,死亡的就更少了。所以清零政策时,当时的北京没有也不可能有你所说的可靠重症和死亡数据。如果说这就是你说的数据不可靠、不透明,我反倒以为这是清零政策的功劳。
你说的11月北京的人传人现象很严重,我只想说,北京经历了2月和5、6月的疫情,人们已经对疫情不耐烦了,而且,当时的风声是新冠是大号感冒,既然广州有50%的是无症状,为什么我就不能是无症状呢?所以当时要求开放的声音越来越高,通州大运河畔甚至出现人挤人的露营、烧烤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传人是必然的。但对于大多数严格执行清零政策的朝阳人民还是认为疫情是可控的,起码按政策走的话被感染的危险性不太高。
而你说的有准备有序开放,我是不知道哪个国家做到的这点?美国?日本?韩国?还是英国?新加坡?
我只认为政策可以再细一点,再谨慎一点,这点我倒是与你认为的一致,但是,单纯的批评zf,认为zf在应对疫情上所有政策都是错的,却是不太可取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