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家庭故事的效力

7已有 281 次阅读  2025-01-10 16:13

美国心理学家Robyn Fivush三岁时父亲因癌症过世,母亲遭遇严重车祸,数年间一直接受治疗。她和姐姐由严厉的祖母抚养长大,但奶奶对她了解父母过往的渴望多加斥责。成年后,她的专业领域却是家庭故事。

 

她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父母喜欢讲述家庭故事,儿女往往学习成绩更优秀,与人交往更成熟,智商、情商都比对照组高。因为家庭故事能加强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处理问题更自信。所谓讲故事可能只是餐桌上三十分钟的交流。如,一个常见话题是“今天发生了什么”,父母询问孩子一天的经历,也分享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如何跟人交流。他们展示成人视角,分享成人世界的点滴,也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模版。

 

讲述家庭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搞清事实,而是通过特定的叙事方式达到正面效果。有的父母较真,只关注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其实,如果父母和子女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讲故事,家长多问开放性问题,和孩子一起梳理故事涉及的情感,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更有益。家庭故事有三种情节模式。家长只讲悲观、黑暗的故事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当然不好。但如果父母只讲“正能量”故事,把自己打造成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英雄,也会有问题。因为这类故事没有教导孩子遇到挫折、失败时该如何应对。最有效的叙事模式是“先抑后扬”,家长分享自己从生活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帮助孩子成长。

 

以上研究发现都有道理,因为家庭故事是外在世界的微缩模型。但最基本的出发点其实是父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进行有效交流。

分享 举报